《宋史兵志》每都有军使(步军叫都头)、副兵马使(副都头)十将、将虞候、承局、押官。
虞候管理100士兵,相当于现在的连长级别。属于低级军官。
等级不同,“虞侯”的官阶和权利范围也有所不同。官阶最高的是厢都虞侯,最低的是将虞侯。两者有点参谋长和参谋的意思,正所谓参谋不带长,放屁都不响;虞侯不带都,话粗理不粗!
关于虞候这个军职,在四大名著《水浒传》里,被林冲斩杀的陆谦就当过将虞候。官职低,权利小,只能在普通百姓面前作威作福。虽说”将虞候“的官职不大,但是确是步入仕途的敲门砖。陆谦就曾用”虞候“的身份,来巴结高衙内,企图利用高衙内认识高俅,从此升官发财。
在北宋末年,只要富商,士绅们捐一笔数目客观的钱财,给驻扎在当地的军队,便可以获得“虞侯”这个官职,因此一个军队中可能会看到数十个“将虞候”。
“将虞侯”的官职虽然不大,但却是步入仕途的敲门砖。陆谦就通过“虞侯”这个身份,来巴结高衙内,企图利用高衙内认识高俅,从而升官发财。
所以说,再小他也是个官儿啊,比起“好兄弟”林冲的那八十万禁军教头不知要强上多少倍。
北宋的禁军指的是直属中央枢密院的中央军,而地方军称为厢军,中央军挑选精壮,充实禁军,而挑选淘汰者充实到地方厢军,以便使中央有效掌握精锐之师。
《水浒传》里林冲所谓“80万禁军教头”指的是当时作为中央军的禁军总数为80万,比较符合历史记载的北宋军队庞大的人数,北宋军队人数最高时达到130万,应该是中央禁军和地方厢军总和数。
除了防备北方契丹辽国和党项西夏以外,还有就是北宋政权实行“灾年多养兵,丰年少养兵”的治军策略,理由是灾年多养兵,为了防止农民起义;丰年少养兵,为的是防止将领作乱,因此北宋军队越发臃肿。
宋元丰二年(公元1079年)神宗令:
“殿前、步军司见在营兵各置都教头,指教弩手五指挥,弓手十指挥,枪刀标排手五指挥,各选一人武艺高强者奏差。”
而林冲这个所谓的“八十万禁军教头”并不是管理“八十万禁军”的老大,而是训练禁军武艺的“武术老师”,最初出现在宋代军中是出于范仲淹的命令:
“每指挥选少壮勇健者二十五人,先教之以弓弩、短兵,俟其技精,则补为教头,每人却俾分教十人,以次相授”。
一个教头训练的士兵大约在25人—200人左右,按照一个教头训练200名士兵来计算,一个具有80万规模的禁军至少4000名教头。
林冲只不过是这4000个教头中的其中之一,要军权没有军权,要政权没有政权,除了名称好听之外百无一用。
这一点从原著第二回中,史进到渭州经略府外打听王进王教头消息时也可看出:
茶博士道:“这府里教头极多,有三四个姓王的,不知那个是王进?”
或者说,在宋朝,教头是宋朝教授武艺的人用的称呼,类似于武师,只要是教授武艺,并以此为职业的人,都可以称作教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